ESG岗位10W+月薪是馅饼还是陷阱

作者:编辑部 2023-02-08

摘要: ESG带来的高需高薪,乃至投资故事,经得起仔细推敲吗?

ESG火力全开,纵观国内外市场,2022年的主旋律都带下行色彩,裁员降薪层出不穷。但ESG概念的工作岗位却逆势而上,高薪扩招。

这股风潮正在当下投资圈乃至整个金融圈悄然蔓延,大家暗戳戳卷起了关于ESG的一切。这究竟是下一头猪?还是下一个风口?

ESG备受追捧,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其万金油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擦边球的空间。ESG带来的高需高薪,乃至投资故事,经得起仔细推敲吗?

部门经理月薪15万,金融民工集体学习ESG

人才是市场的风向标。企业ESG部门经理月薪10万-15万,应届生起薪2万-4万,已经算个正常薪资水平。”

ESG人才之所以需求倍增,主要因为近年陆续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围绕“信披”延展出了一连串业务需求。尤其一些有ESG转型需求的上市公司、传统工业制造企业等,甚至不惜再提高一倍薪酬挖人。

目测两类企业对ESG需求明显增加。第一类是上市公司,很多在企业内部设立了投资者关系/ESG战略管理等相关岗位。第二类,服务于上市公司的第三方机构也在扩招。与此同时,一场集体学习ESG的热潮也在金融圈悄然展开。

困惑,探路,未来在哪里

“新蛋糕”意味着参差不齐的门槛。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即便高薪,公司也很难招到心仪候选人,因此不得不自降门槛。

ESG是个比较新的工种,只要是名校本科毕业就行,专业不限。某ESG咨询公司创始人称,虽然JD要求最好是环境工程相关专业+有实战经验的管理人才,但实际情况是应聘者背景各异。

转行做ESG很容易,无非是写报告,做个一两次就上手了。但如果应届生一毕业就做ESG,其实很容易迷茫,不知道干什么,因为连带你的人也不清楚怎么干。

ESG专业人才基本找不到,一点没夸张。但凡跟ESG沾边的能源公司、NGO、碳交易所等背景的人都成了行业香饽饽。”

ESG工作内容无外乎围绕4个方向:

一是“科普”:对ESG政策和趋势研究,做ESG合规信息披露;

二是“写报告”:这跟财报一样,尽调、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做品牌传播,鉴证绿色金融产品;

三是“做评级”:测算碳足迹、碳排放,给公司打分,根据“五花八门”的标准进行评级;

四是“提战略”:制定可持续战略模型、ESG管理架构搭建,目标制定及行动路径规划等。

难归难,ESG依然被视为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长远来看,ESG在我国必将有长足发展。目前全球哪个国家的ESG投资最大?答案是中国。

追捧ESG,有多少是“形式主义”?

风口之下,一级市场投资人自然也不能缺席。近两年,作为“不确定中的确定”,ESG俨然成了一级市场的标配。目前,VC/PE参与ESG的方式、程度各不相同。

粗浅来看,轻度的“ESG爱好者”会发布ESG白皮书和相关报告,“中度爱好者”推出ESG专项基金,一些“重度爱好者”甚至会自研ESG评价体系和管理平台,将ESG渗透至募投管退全流程之中。

甚至还有机构给内部员工进行ESG打分。表面上看,VC/PE参与ESG劲头十足,但被诟病的地方也着实不少。

不少机构谈论ESG是为了蹭概念、喊口号,其实根本不知道具体能做什么。甚至有些机构的ESG报告都是生拉硬拽组合起来的。

的确,现阶段VC/PE对ESG的认识多偏主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近两年双碳投资比较火,这属于“E”的范畴,大家都往这边靠,但很多是形式主义。更关键的问题在于,风险投资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出资人赚取投资回报,而ESG发展需要长期投入。二者在多数情况下不可兼得,甚至会产生利益冲突。

只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把控ESG维度的投资风险已经越来越成为LP筛选GP的衡量因素。随着政府、险资、上市公司等愈发成为重要LP,哪怕投资机构为了迎合LP的喜好,布局ESG至少也有助于募资时讲出一个好故事。

涌入的年轻人:快速成长,时常迷茫

模糊不清的准入门槛、被新人快速取代的危机感、青黄不接的行业现状和缺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都让年轻人感到迷茫和焦虑。

才刚入行,就开始担心被替代。在实际工作中,入行的人意识到,原来当初招自己进公司的面试官,也不一定比自己更懂碳。进来之后,才感觉道路没有想象中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