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善意是有限度的

作者:编辑部 2024-02-07

摘要: 生意场上的善意是有限度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不应该做得太过分。

在人际交往中,善待他人是一件好事。但在商业活动中是否也是如此呢?

经常阅读商业刊物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围绕善意在工作场所的价值以及如何有效践行善意的讨论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如石油和天然气、时尚和美容、咨询、安全、营销、农业和银行业等,也越来越强调仁慈。仁慈似乎已被提升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实践和商业战略。

的确,仁慈胜于不仁慈。与冷漠、自私和无情的人相比,每个人都更愿意与友好、慷慨和体贴的人共事。这一点显而易见。但是,仔细思考这一点,就会发现它缺乏实质内容,令人不安。这就像医生建议用药物治疗疾病,或通过锻炼来改善健康状况。关键问题是“剂量是多少?”以及“运动量和运动方式是什么?”

就像商业中许多时髦的概念一样,“仁慈”的概念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但也是模糊的。诚然,仁慈有助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谈判以及对待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客户。然而,建议个人在商业环境中保持善意却缺乏具体性。要想出与人为善的方法很容易。但是,要确定我们应该有多善良就比较困难了。

仁慈是有限度的

考虑以下情况。你得到了一笔钱,比方说10美元和一个善待他人的机会。这个机会如下:房间里还有一个人和你在一起,你可以选择给他一些钱。你可以什么都不给,也可以把整整10美元都给他,或者你可以给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东西。你不认识这个人,他们不能报复,而且你很可能再也不会遇到他们。所以,这真的取决于你。

根据你决定给予的金额,对方会如何评价你呢?

各国的学术研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你付出的金额从零增加到平分时,对方会更积极地看待你。但重要的是,给予一半是最佳选择。给予四分之三甚至全部金额并不比给予一半金额更有利于你的声誉。

这一结果在不同的金额中都得到了验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包括西方(美国、英国和丹麦)和东方(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也都观察到了这一结果。虽然这个实验所描述的情况是人为设计的,但研究结果在其他情况下也得到了验证,包括向非营利组织捐款和与他人分享食物。

捐出自己财产的一半有什么特别之处?其他实验表明,重要的是遵守可接受的行为规范。对于不劳而获的钱,平均分配是可接受的准则。在与客户打交道时,必要的善意包括满足客户的期望。在回应同事的工作请求时,满足他们的期望也是关键。

人们对满足社会期望的人赞赏有加,因此,当你超出他们的期望时,你的声誉几乎没有上升的空间。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为他人谋利和为自己谋利之间的权衡。这将使我们明白我们应该表现出多少善意。

取得平衡

看来,别人真正想要的是我们做一个体面的人。只要我们按照公平和可接受行为的基本标准待人,对他们“好一点”,我们就能很快获得他们的认可和好感。事实上,其他研究发现,当人们受到得体的对待时,他们的反应与受到更极端的慷慨对待后的反应一样友好。

相反,当我们付出太多,以至于损害了自己的目标和处境时,我们的声誉并不会相应提高。这就是仁慈的限制原则,也就是“剂量”。

在特定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善良,以满足人们对一个正直的人所做事情的期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的声誉就会受损。人们会更不愿意与你共事,而你所创造的好感也会迅速消失。超越一个正直的人所做的事情,你将不会得到回报,至少在你的声誉和工作关系方面不会。

对这些结论的一个反对意见是,它们暗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慷慨大方加以限制。说仁慈不应过度,是否意味着世界上的仁慈会减少?在我看来,这正是“在商业中”这一限定词发挥作用的地方。

我们不是在讨论亲密的恋爱关系或友谊,也不是在讨论慈善事业。虽然商业关系可以是温暖的,但它们在本质上主要是交易关系。在一天的工作中,我们大多数人都要与许多人打交道--客户、同事、利益相关者。在所有这些交往中,甚至在大多数交往中,把我们的善意发挥到极致是不可能持久的。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必须在自己的目标与团队的目标以及我们遇到的其他人的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我们设定的目标是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那就不切实际了。而且,我们可能会对那些似乎只索取而不给予足够回报的人产生怨恨。

总之,在生意场上保持善良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善良显然比不善良要好。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任何特定情况下的既定规范、社会规则和期望,尤其是那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的规范、社会规则和期望。专注于满足这些规范和期望会带来巨大的声誉利益,同时也能保持我们的能力,在某些时候优先考虑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他人的目标。

保持这种平衡,并从中获得丰厚的声誉回报,这就是“仁慈”商业案例的精髓所在。